健身---如何锻炼心肺功能
人类生命的长短一部分取决于遗传因素,另外一部分取决于个人对疾病的预防,同预防相比,任何疾病之后的医疗措施都显得为时已晚。
心脏协会指出,每周3~5次,维持在30分钟以上并且保证最大心率50%~75%训练强度的有氧运动对心脏最有利。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和心肺功能,并显著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。
通过经常的有氧运动锻炼,人的心脏会变的更健康,经常高强度有氧运动的人,TA的恢复也比较快。
有氧运动的目的在于增强心肺的耐力,当心肺耐力增强时身体就可以承受更长时间、更高强度的运动,而不易疲劳。快走、慢跑、竞走、滑冰、长距离慢速游泳、骑自行车、打太极拳、跳舞、球类运动都属于有氧运动。
今天们来聊一下有氧运动的要领及尺度。
预热--每次运动前都要有适当的热身活动,充分活动到关节、韧带,拉伸四肢、腰背肌肉等。然后从低强度慢慢递增至高强度运动。
靶心率(170-年龄)
心率是测定有氧效果和强度的最直接指标。
参考历史消息中【就算天生胖,也能变瘦变壮!】对最大运动强度的解释。
运动强度--运动的强度要通过自我感觉来判定,可以检测自己的呼吸、心跳、体温、是否出汗等方面来得知运动强度。一般轻微呼吸急促、感受到心跳,周身微热、津津小汗就表明运动量适中。如果有明显的心慌气短、头晕、大汗、心口发热、无法说出整句话等情况,就说明运动超量。
后发症
运动后有轻度疲倦、肌肉酸痛等感觉,休息一下就可消失,是正常的现象。如果这些症状在休息之后一两天都不能消失,就说明这是无氧运动的后果,下次运动量就要适当减少了。
放松
运动后应该有5~10分钟的放松时间,也就是逐步的减小运动强度,慢慢恢复到安静状态。

推荐阅读
更多+